發布時間:2022.04.27發布者:建筑工程管理軟件
知名美國質量管理專家Philip B.Crosby于1961年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并被稱之“質量革命”。1979年他出版了《Quality is e》一書,闡述了他的新的質量管理思想,并認為“質量就是符合需求”。經過近幾十年軟件開發思想的積累,關于質量的概念不斷深入,Crosby的質量定義用更為準確與更具實際操作性的方式表示就是:質量是相對于某個(某些)人而言的價值。此定義明確提出了質量的相對性,也明確了質量不能脫離人而抽象存在的性質。這些進步對于我們正視軟件開發中實際發生的質量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質量的相對性可以解釋為一個用戶認為某個軟件產品質量完全過關,而另一個用戶則可能認為質量并不完全過關。有關質量的定義會帶有人的情感的因素,因為它是通過一系列人的決策,才能確定到底需要聽取哪些人的意見以及這些意見中哪些是相對重要的。然而大多數人卻并沒有察覺到質量中的非理性因素,同時軟件開發者也希望對于質量管理是可以絕對理性的,這也是質量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而無實際效果的原因。在質量管理中運用理性進行判斷與決策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目的。
在質量概念中還有一個要素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質量的經濟性。根據Crosby的質量定義,“符合需求”的代價是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所花費的成本,總是更經濟的。而“不符合要求”的代價是需要進行補救使企業產生額外的支出,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由此產生了質量損失,成本相應增加。因此,質量經濟學被軟件開發管理者提了出來。于是時間、成本與質量在項目管理中常常相提并論。那么如何在時間、成本、質量這三個方面找到均可以滿意的模式,并恪守這種模式,持續地進行管理工作呢?這也就是質量管理的更終目標。
24小時熱線(劉經理)
咨詢熱線:400 622 6167
郵箱: liujunlei@net532.net
總部:青島市市南區百盛商業大廈37樓
分部:青島市李滄區中海國際廣場2406室
微信公眾號
微信咨詢